乡村生活老师项目实施四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项目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山区寄宿学生对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云南永胜县多地学校的老师反映因为生活老师平日对学生的教导和督促,极大的培养了低龄住校生的生活,卫生及行为习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校的任课老师也减轻了很大的教学压力。
各学校的生活老师在各自岗位默默发光发热,但长期的孤军奋战,导致他们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没有显著的提升,因此为提升乡村生活老师计划的项目优势和项目品质,进一步提高生活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6月2日—3日基金会组织各乡镇全体生活老师开展学访交流活动。
活动第一天
参观仁和镇中学
交流会伊始前,生活老师来到仁和镇中学进行参观学习。仁和镇中学的戴校长向我们介绍到,仁和镇中学自1972年建校以来共招生55届,217个教学班,现在的在校生有1150人,教职工91人,学校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计算机教室两个,电脑有八十台。
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近几年来在国家政府和华衣基金会的帮扶下,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本校在去年的中考上线率为79.2%,重点高中上线率为25.56%。
参观八一红军小学
随后我们跟随杨校长,一起参观了八一红军小学校园。了解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依托永胜县毛氏宗祠,云南边屯文化教育基地等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以每周庄严的升降国旗活动,以唱革命歌曲、观看红色电影、讲述老一辈革命家战斗故事等形式,对学生开展红军长征精神教育。
参观完学校后,移步到会议室进行我们本次交流会的正式环节。
交流会正式开始
会议开始仁和镇中心校,校长陈春梦介绍了仁和镇的基本情况,仁和镇目前有14所小学,6所幼儿园。学生较多,任课老师较少,师资力量紧缺。生活老师的设立将任课老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救出来,因为生活卫生一直是山区孩子的痛点和难点。在生活老师没有设立之前,任课老师不光要管理教学,还要负责住校生的生活起居,在工作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乡村生活老师项目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陈校长还说到希望生活老师借助基金会这个平台,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业务水平,愿每个老师都不负此行。
生活老师代表发言
会议第二项,每个乡镇的生活老师代表发言。新田小学的叶老师和下喇嘛小学的刘洁老师都分分表明,乡村生活老师的设立为她们提供了与孩子亲密相处的机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们定不辜负基金会以及学校对她们的期望,在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在学生有生活及心理上的困惑时给予指引。努力培养有素质,有教养,懂感恩的山村学生。
颁奖仪式
华衣基金会为在平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生活老师颁奖,并通过奖金的方式给予工作鼓励。
执行秘书长杨永发言
会议最后一项华衣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杨永发言表明,华衣基金会的乡村生活老师计划实施已经有4年多了,2017年十月份开始在松坪试点,很快2018年推广到其他三个乡镇,说明这个项目很受学校、老师、同学们的欢迎。
这个项目也确实达到了我们预设的目标,帮助寄宿制学校解决低龄住校生在校生活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这些直过民族地区的学生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乡村生活老师计划2019、2020连续两年获得了南京市慈善奖、江苏省慈善奖最具影响力公益项目。这是两年评一次江苏地区最高的公益行业的奖项了,说明我们的项目确实是能打动人的。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各位生活老师的辛勤付出。
活动第二天
养成教育公开课
6月3日上午新田小学叶老师授课养成教育公开课,主题:学会感恩。本次公开课让其他乡镇的生活老师受益匪浅,叶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歌曲,舞蹈展现了多元素的教学课堂,让孩子对感恩有了最直接的感触和领会。
成长陪伴分享会
随后生活老师针对成长陪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分享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经历。鸭自美老师提出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教育要严而有爱,爱中有严。真正做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内务整理比拼
临近交流会的结束,几位乡镇老师实际切磋内务整理教学。熟练的手法和对学生一步步的指导,我看到这是生活老师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练就成的。
总结研讨
每个乡镇的生活老师提出了他们现在工作中的难题,在关于硬件设施上,很多生活老师提出同样的问题,缺少洗衣机。他们表明很多低年级的学生衣服清洗不干净需要生活老师的帮助,但是人数太多,每次清洗都很浪费时间和精力。不但如此有些学校由于地势原因,背阴晒不到阳光,学生的衣服不容易晒干,所以洗衣机非常紧缺。在此执行秘书长杨永也表明,会尽快为大家解决这个难题。
除了硬件上的问题,生活老师还提到关于学生青春期的心理教学和辅导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对此基金会提出后期将推出系统化的教学方案给到各个生活老师,进行学习并实施教学。
执行秘书长总结发言:1.是保障生活老师在各学校的工作自主性!2.乡村生活老师项目工作内容后期需要更加标准化!3.是解决生活老师工作中缺乏洗衣机等一系列实际困难。
本次交流会让我们感触颇深,虽未曾谋面,但因着爱学生的缘故,每个生活老师都交流甚欢。看着他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我知道这是因着对学生的爱。基金会近几年来看着生活老师由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得心应手,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对于乡村生活老师项目,基金会也在不断的改良和优化,为了是让山区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让更多生活老师获得自己的工作价值,让更多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彰显自己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