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窥 | 白云深处人家
发表日期:2017-08-23

文章选自“南雁行”公众号

金沙江畔,

是永胜连绵不断的山。

在山的那边,依旧是山。

2017年7月30日,南京大学“南雁行”团队随华衣基金工作人员从丽江市区前往永胜县松坪乡。

公路旁的金沙江支流

驱车进山,是无穷无尽的曲折山路,仿佛山里人模糊的未来,能看到的只有树和山。

山腰,多户聚居的地方,墙上印刷着这样一行字:“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是孩子的希望”山里人想要超脱祖辈轮回往复的命运,只有依靠知识的力量。

许久,水泥公路到了尽头。我们在凿出的土路上穿梭,万籁俱寂,唯有远方飘至耳畔的风声和山壁似沙漏滑落的声响。再往上,路面也不再适合驾车,我们一行人只好弃车步行。

乡村公路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在这里,不幸往往是相似的——这里许多学生的父母都是离异的,且大多是母亲离开家庭。当然这也并非是无缘由的,据介绍,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背着娃娃谈恋爱”,讲的就是当地人早婚早育的习俗。

但是这些年轻的父母又没有足够能力和心智去承担家庭的重担,最后,他们选择离开家庭,告别大山去城里打工。谁不爱家乡,可总有逃亡,但是,苦的终归是孩子。

终于,在永红和撒巴子两所小学的校长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几位典型学生的家庭。

一踏进她家的院子,小芬就懂事地搬出她家的小凳子请我们坐。爷爷奶奶捧出两大碗当地特产山核桃,小芬则拿着一个相比她小小的身体显得特别大的水壶来给我们一杯杯泡茶,这是彝族人热情的待客之道。

我们从小芬口中得知,她是班级里的班长,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期末考试中,数学语文都上了90分。小芬和其他当地的孩子一样,在假期都会帮助家庭干活(放羊,割猪草,做饭都不在话下)。当问及喜不喜欢看电视时,她摇了摇头“我怕眼睛会瞎”。

或许是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照顾不到,又或许是因为经常干各种农活,小芬的衣服裤子都没有那么干净,上面满是黑灰。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她的那双鞋子。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即将离开小芬家时,邀请小芬的家庭成员一起拍一张合照并单独给她们拍一张全家福。小芬的家人都很欢喜,奶奶给她穿上了用当地特殊方法编织成的衣服,又在她的脖子上挂上好几串漂亮的项链。

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奶奶、阿祖、小芬、爷爷

在给小芬留下了联系方式后,我们与她挥手告别。

随后,团队成员相继拜访了小琳、小平、小珍等学生。目前正值暑假,与其他孩子一样,他们都从学校回到了自己家中。

沈晖老师给小琳同学写寄信地址

团队成员与小平同学交谈

撒巴子小学校长和小珍同学

而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另一位学生的家中。

如果说不幸也有高低差别,那小生则是这些学生中最不幸的。如同小芬和许多其他的孩子,小生的妈妈也跑了。小生和自己的大伯及爷爷奶奶生活在狭小黑暗的房子里。

他家住的很高,再往上就没有人家了。至于往下,去最近的人家也有好长的山路要走。他没有朋友,唯一的伙伴就是爸爸送他的自行车。至于他的爸爸则和叔叔在山下打零工,一家六口人一年的收入不如都市人的一部中档手机,勉强够维持生活而已。

我们见到小生时,他刚好从山上放羊归来。(这是他生活的常态)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小生几乎是一言不发,也不肯扭头看我们一眼。似乎家庭的贫困让他幼小的心理感到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深深自卑。

晓生家的外景和内景

访谈难以进展,只有小生的奶奶替他回答我们的问题,相比于小芬家庭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小生的家庭则给人深深的压抑,平淡的绝望,仿佛是“放羊娃”的故事在现实的重演。访谈无果,我们正准备离开,张舜杰同学鼓起勇气,突然抓住了小生黑黑的小手,大手小手摇动间,小生笑了……

一天之内,我们不但翻山越岭拜访了几位小同学的家庭,也参观了华衣基金会在当地参与援建的两所小学。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小学的设施水平比东部地区一些乡镇学校还要好,但由于学生年纪、水平的限制,某些器材无人使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我们此行的发现之一。

虽然我们的实践才刚刚开始,但我们依然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实践,为社会公益力量探索并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帮扶模式,为白云深处的人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以上所有受访学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