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南京华衣助学助教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领导,南京市钓鱼台小学、小西湖小学和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老师们,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志愿者以及爱心人士一行来到云南省永胜县松坪乡的几所村小,探望孩子们。
从丽江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树底小学。树底小学是松坪乡距离丽江市区最近的一所村小,却也是松坪乡教学条件最艰苦的一所村小。
由于原校址存在安全隐患,树底小学的师生们不得不搬到临时安置点上课。临时安置点空间狭小,一室多用,孩子们的课桌旁就是床铺。
(孩子们的课桌旁就是床铺)
令人欣慰的是,在基金会的帮扶下,树底小学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树底小学的周校长还透露出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由于基金会的帮助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树底小学的新校舍已在建设之中,今年9月份便可投入使用,孩子们很快就会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了。
(周校长向我们介绍树底小学的情况)
秘书长听闻后很欣喜,并和周校长做了一个约定,等孩子们搬进新校舍,一定再来看望他们。
告别了树底小学的师生们,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上喇嘛小学。
上喇嘛小学是基金会捐建的第一所学校,由于来的次数比较多,孩子们都认识我们了。他们亲切地喊理事长“大胡子伯伯”。
(孩子们亲切地喊理事长“大胡子伯伯”)
我们的一位爱心资助人在这里找到了她资助的孩子——小珍。
小珍是一位傈僳族小姑娘,初次见到资助自己的大姐姐,小珍有些羞涩腼腆。
(爱心资助人和小珍)
我们从小珍口中了解到,父亲几年前去世后,她便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家里还有个哥哥,靠妈妈一个人种点地为生。
面对家庭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小珍一度辍学,后来经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志愿者们的登门劝说,小珍最终选择回到学校,而我们对她的资助,也在继续。
不一会儿,孩子们便和我们打成了一片儿。来自钓鱼台小学的诸伟老师和孩子们玩儿起了游戏,孩子们都十分积极、踊跃地参与。
(诸伟老师和孩子们玩游戏)
临行前,理事长、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左为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右为基金会理事长)
我们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下喇嘛小学。一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赏心悦目的校园文化墙。
(上喇嘛小学的校园文化墙)
校园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宿舍,看到一列列排放整齐的杯子,一床床折叠工整的被褥,我们就知道,多年的帮扶,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孩子们排放整齐的杯子和折叠工整的被褥)
至此,我们的探访之旅就结束了。山路虽然难行,但看到我们的帮扶已经产生明显效果,说明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孩子们也用他们的好成绩,让我们坚定了帮扶中国贫困地区教育的信念。保持一颗青春之心,公益之行,我们继续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