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南雁行”公众号
山的那边还是山
那里面有许多悲伤和希望
但从没挡住梦想和坚强的光芒
……
1
“北京大不大?好不好玩?”
清晨,炊烟袅袅,乡间的道路上已经有很多开始做买卖的村民。沿着乡间小路向前走去,我们来到今天第一位受访小朋友的家。
小兰,傈僳族,开学上六年级,家里有四口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姥姥和她。爸爸平时打短工,收入并不稳定,一家人过着贫困的生活。当我们问到最爱谁时,她笑着说最爱爸爸。看到旁边的爸爸听到后咧开嘴角的笑容,我想爸爸的心里一定很开心。即便是贫困,但她一定是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吧。
贫困从来都不会掩盖爱,更不会遮挡心底的梦想。小兰告诉我们家里人非常支持她读书,也会经常催着她做作业。当我们问小兰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说要继续读书,想要读北京大学,想要当老师。她告诉我们她很想去北京,可是她对北京的全部了解仅仅是电视上的画面,她不知道北京在哪里,也没有听过流行的《北京欢迎你》。她会憧憬地问我们,北京大不大,北京好不好玩?当我们解答时能读到她眼睛中的渴望。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贫穷限制的心与思想。幸好,小兰不是。
2
“我已经很久没有吃到爸爸做的菜了”
告别小兰后,我们驱车前往另一户人家。这次的受访小朋友是一对关系极好的傈僳族姐弟,小梅和小春。但与其他姐弟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在一起生活。由于父母离异,小梅和小春不得不分开。姐姐和妈妈还有姥姥一起生活,平时妈妈会出去打短工,姐姐就与姥姥一起住。弟弟与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再婚,他们又组成了新家庭。虽然现在两家人住房仅有一墙之隔,但是姐姐和弟弟却极少一起玩耍。当姐姐和弟弟刚坐下,我们就看到姐姐眼眶里的泪水开始打转,也许和弟弟一起坐下来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也许这样的场景让她回想到了以前的生活。
弟弟比较腼腆,依偎着姐姐,可以看出来姐弟感情十分浓厚。访谈全程一直是姐姐在和我们聊天,弟弟乖乖的坐在姐姐旁边,听着姐姐的回答。
“放暑假了,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帮妈妈摘花椒。”
“那暑假会有时间玩吗?”
“不怎么玩,因为帮妈妈干活有点忙。”
“刚才听老师说你考试成绩不错,马上要升初中了,那以后还会不会继续读高中,读大学?”
“还不知道。”
“为什么呀?你这么喜欢读书,不想出去吗,不想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吗?”
“因为穷。”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让我们心里一颤。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孩子,早早地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因为知道家里的条件,知道妈妈和姥姥的辛苦,简单的说出了这个答案。当我们问到她未来想去哪里,想做什么的时候,她说随便吧,只要不离家太远就好,因为她知道她要撑起这个家,妈妈身体不好,家里只有她。
“虽然和弟弟分开了,但是你们离的这么近,会不会带弟弟玩呢?”
“我们不能一起玩,他爸爸不让他和我玩。我只能在学校吃午饭的时候看一看弟弟。”
“那你一定很爱弟弟,弟弟一定也很爱你?”
“是的。”
“最喜欢的菜是什么呢?”
“最喜欢爸爸做的菜,可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吃到了。”
当提及爸爸的时候,小梅忍不住的哭了。她已经很久没有吃到爸爸做的菜了,她清楚的知道爸爸妈妈分开了,爸爸有了新的家庭,爸爸会给弟弟和另一个孩子做饭,而她却再也享受不到爸爸的宠爱了。更让她难过的是,爸爸不再允许弟弟和她玩。即使住的很近,可是爸爸的冷漠仿佛让他们相隔了几千里。相比于家庭的贫困,斩断血浓于水的亲情或许更让她痛苦,爆发的感情更令人心酸。
小梅无疑是最让我们感到揪心的孩子,她承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烦恼与悲伤。可是她的坚强与懂事,又让我们心疼。